搜索
首页 《道傍儿》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意思:前母早已消失,后来母亲不再情。

出自作者[宋]黎廷瑞的《道傍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悲惨童年的诗歌,通过生动的描绘一个九岁儿童的生活,表达了对不公正的童年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诗的开头,“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落日下的古道旁,听到的是儿童的哭声。这哭声让人感到心酸,也让人对儿童的生活状况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这是对儿童的描述,他是一个乡村的孩子,年纪虽小,但已经开始了艰苦的劳动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儿童的生活环境,“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前母已经去世,后母对他没有多少感情,这使得儿童的处境更加艰难。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这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从小就饱受饥寒,不得不为了生活而不断劳动。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儿童的生活状态,“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他既要完成山里的砍柴工作,又要监督西边田地的耕作。这些描述都让人感到心酸。 “动辄遭笞刑,斑斑肤无完”,这描述了儿童的生活中经常遭受后母的责打,他的身体上布满了伤痕,让人感到心痛。最后,“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这是儿童对后母的期盼,希望后母能够回心转意,对他好一点。 整首诗充满了对不公正的童年的深深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它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对那个时代儿童的苦难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关键词解释

  • 后母

    读音:hòu mǔ

    繁体字:後母

    英语:stepmother

    意思:(后母,后母)
    继母。
      ▶《史记•五帝本纪》:“﹝舜﹞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解。”
      ▶北齐·颜

  • 久已

    读音:jiǔ yǐ

    繁体字:久已

    意思:早就。
      ▶清·恽敬《与宋于廷书》:“迨正月垂尽,因雨霁赴江干,旌旆久已东发矣。”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给提

  • 前母

    读音:qián mǔ

    繁体字:前母

    英语:father\'s former wife

    意思:继室所生的子女对父亲前妻的称唿。
      ▶《晋书•礼志中》:“前母既终,乃有继母,后子不及前母,故无制服之

  • 没后

    读音:méi hòu

    繁体字:沒後

    意思:(没后,没后)
    犹末后,最后。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学生于此事究心已久,行之颇得其法。只是到得没后一着,不能忍耐。”

    详细释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