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潇湘晚景图》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意思: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出自作者[清]谭嗣同的《潇湘晚景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袅袅箫声袅袅风》是一首描绘风景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它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箫声袅袅,微风轻拂,潇湘的水绿得如同楚天的天空一般。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向人指明山深处,暗示着他的家乡就在那片被兰烟和竹雨环绕的地方。这种描绘让人感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其次,“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的人和地方是那么遥远,仿佛隔着一片茫茫的野烟。这种描绘让人感到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深。 “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最后,诗人在想象中描绘了一叶扁舟,凉月高悬,满湖秋梦的景象。这种描绘给人一种温暖而美好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秋夜,满月高悬,凉风习习,让人感到安慰和温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它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诗,让人感到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袅袅箫声袅袅风,潇湘水绿楚天空。
向人指点山深处,家在兰烟竹雨中。
我所思兮隔野烟,画中情绪最凄然。
悬知一叶扁舟上,凉月满湖秋梦圆。
作者介绍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关键词解释

  • 竹雨

    读音:zhú yǔ

    繁体字:竹雨

    意思:落在竹叶上的雨滴。
      ▶宋·邵雍《闲居述事》诗之二:“竹雨侵人气自凉,南窗睡起望潇湘。”
      ▶宋·陈师道《和王子安至日》之三:“竹雨深宜晚,江梅半欲开。”
      ▶明·

  • 指点

    解释

    指点 zhǐdiǎn

    [give advice (directions);show how to do sth.] 指示;点明

    舟人指点。——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指点两峰。——《徐霞

  • 深处

    读音:shēn chù

    繁体字:深處

    造句:

  • 处家

    读音:chǔ jiā

    繁体字:處家

    意思:(处家,处家)

     1.居家;在家里。
      ▶《晋书•谢安传》:“﹝谢安﹞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2.持家。
      ▶郭沫若

  • 烟竹

    读音:yān zhú

    繁体字:煙竹

    意思:(烟竹,烟竹)
    竹林;竹子。因竹林多雾气,故称。
      ▶唐·孙逖《宴越府陈法曹西亭》诗:“雪梅初度腊,烟竹稍迎曛。”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尝得村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