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杏花》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意思:记得观灯凤楼上,银烛泪阑干百条。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杏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花蕾初放的诗,通过对紫萼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欣赏。 首句“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中,诗人用“红芳”和“紫萼”这两个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初春的微寒。接着,“蓓蕾粘枝密作团”一句,诗人用“蓓蕾”和“枝”描绘了花蕾初绽的情景,它们紧紧依附在枝条上,形成了一个个紧密的团。这一描绘不仅生动形象,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两句诗,诗人将视线转向了元宵节的场景。“记得”一词表明这是诗人记忆中的场景,而“百条银烛泪阑干”则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景象。银烛的光芒如同月光般明亮,而它们滴落的烛泪则如同珍珠般闪耀。这一描绘不仅富有诗意,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紫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欣赏。诗人通过对花蕾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和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生动,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芳紫萼怯春寒,蓓蕾粘枝密作团。
记得观灯凤楼上,百条银烛泪阑干。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烛泪

    读音:zhú lèi

    繁体字:燭淚

    短语:饮用水 自来水 枯水 淡水 污水 海水 蒸馏水 矿泉水 雨水 冷却水 死水 盐水 软水 雪水 清水

    英语:winding sheet

  • 凤楼

    读音:fèng lóu

    繁体字:鳳樓

    意思:(凤楼,凤楼)

     1.指宫内的楼阁。
      ▶南朝·宋·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宋·张孝祥《忆秦娥•上元游西山作》词:“元

  • 阑干

    读音:lán gān

    繁体字:闌乾

    英语:across; crisscross

    意思:(阑干,阑干)

     1.横斜貌。
      ▶三国·魏·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 记得

    读音:jì de

    繁体字:記得

    短语:记 饮水思源

    英语:to remember

    意思:(记得,记得)
    想得起来;未忘。
      ▶晋·无名氏《休洗红》诗之一:“休

  • 观灯

    读音:guān dēng

    繁体字:觀燈

    意思:(观灯,观灯)
    观看花灯。旧有元宵观灯的风俗。
      ▶《旧唐书•中宗纪》:“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
      ▶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民俗•放灯》:“《史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