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筝诗》 玉柱扬清曲。

玉柱扬清曲。

意思:玉柱扬清曲。

出自作者[南北朝]沈约的《咏筝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筝音乐的诗,以下是对它的赏析: 首先,诗人通过“秦稳吐绝调”一句,展现了古筝音乐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表达了古筝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玉柱扬清曲”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古筝的琴码比作玉柱,扬起的音乐比作清曲,形象地描绘了古筝音乐的清脆悦耳。 接着,“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两句,描绘了古筝演奏者高超的技艺,通过弦的张力和手指的巧妙拨动,使得音乐不断,达到了一种绝妙的境界。 然后,“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筝音乐的感受,虽然只是听到了音乐的美妙,但已经足以让人想象出演奏者的美丽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古筝音乐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入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稳吐绝调。
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
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
宁知颜如玉。
作者介绍 沈约简介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

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又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关键词解释

  • 扬清

    读音:yáng qīng

    繁体字:揚清

    意思:(扬清,扬清)
    谓称扬美德。
      ▶唐·司空图《成均讽》:“变唯尚质,贵在扬清;动以敷愉,绰之仁义。”参见“扬清激浊”。

    解释:1.谓

  • 玉柱

    读音:yù zhù

    繁体字:玉柱

    意思:
     1.石柱的美称。
      ▶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升降之际,见玉柱生芝。”
      ▶宋·王仲敷《南都赋》:“金铺绚日,玉柱凌烟。”
      ▶明·李梦阳《秋怀》诗:

  • 读音:

    繁体字:

    英语:wrong

    意思:1.亦作\"曲拂\"。 2.曲折貌。

    近义词: 曲子、弯曲、曲曲弯弯、酒母、拐角、酒曲、戏曲、词余、曲折、酒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