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尚方剑》 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意思:汉家奸佞之人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报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出自作者[明]李东阳的《尚方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的诗歌,借助汉代的故事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状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中书势重儒臣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权力集中在中书手中,儒臣受到轻视。第二句“天下善类皆为朋”进一步描述了社会上的善良人士皆被排斥,只能相互为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接着,诗人借用了汉代傅生的故事来表达对忠诚耿直之士的赞美。“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傅生因为秉持正气,拒绝与邪恶的刀笔吏同流合污,最终遭受不幸。这里诗人通过傅生的形象,赞美了那些坚持正义,不畏权势的人士。 然后,诗人转向了对君王愤怒的描述,“君王奋怒威莫当,宫掖才容免冠地。”君王的愤怒无人能挡,宫廷中只能容忍那些妥协顺从的人。这里诗人暗示了当时的君王缺乏容纳直言的雅量。 最后,“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诗人再次借用汉代的故事,描述了邪恶势力横行,忠良被欺压的状况。借剑不报萧公仇,表达了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的不满,而“当时只问安昌侯”则进一步揭示了权力斗争下的社会不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借用汉代的故事,以古讽今,揭露了权力斗争和社会不公,表达了对忠诚、正义人士的赞美,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中书势重儒臣轻,天下善类皆为朋。
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
君王奋怒威莫当,宫掖才容免冠地。
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关键词解释

  • 汉家

    解释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 唐· 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 佞臣

    读音:nìng chén

    繁体字:佞臣

    英语:courtier

    意思:奸邪谄上之臣。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子瑕,佞臣也。”
      ▶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诗:“愿快直士心,将

  • 问安

    读音:wèn ān

    繁体字:問安

    短语:致敬 问讯

    英语:salaam

    意思:(问安,问安)
    问候尊长起居;问好。
      ▶唐·元稹《七女封公主制》:“朕以四海奉

  • 公仇

    读音:gōng chóu

    繁体字:公仇

    意思:复姓。
      ▶三国·吴有公仇称。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解释:1.复姓。三国吴有公仇称。见《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 当时

    读音:dāng shí

    繁体字:噹時

    短语:当年

    英语:then

    意思:(当时,当时)
    I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
       ▶《韩

  • 安昌

    读音:ān chāng

    繁体字:安昌

    意思:
     1.安定昌盛。
      ▶汉·焦赣《易林•大有之蛊》:“与福上天,天下安昌。”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无常安之家,无常治之民,得贤则安昌,失贤则危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