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胡则大学正满秩趋京赋诗为赠》 一室萧然数卷书,三年冷掾出无驴。

一室萧然数卷书,三年冷掾出无驴。

意思:一室萧然几卷书,三年冷处长出无驴。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胡则大学正满秩趋京赋诗为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境遇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清贫自守、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的坚守,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 首联“一室萧然数卷书,三年冷掾出无驴”,诗人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有几卷书相伴,已经三年有余。这里,“萧然”一词,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而“冷掾”一词,则暗示了诗人曾经历过一段困苦的日子。 颔联“每因芳草忧鹈鴃,苦咏场苗羡白驹”,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因看到芳草而忧愁鹈鴃(一种鸟)的鸣叫,因看到场苗茁壮成长而羡慕那些自由奔腾的马。这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俗吏何尝知大体,清朝方急用真儒”,诗人对当时社会用人制度的不公表示了强烈的愤慨。他认为那些庸俗的官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大道理,而朝廷却急切地需要真正的儒者。这里,诗人以激愤的语气表达了对朝廷用人制度的批评和不满。 尾联“燕台此去流声实,见说诸公诵子虚”,诗人以“燕台”自喻,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他相信自己的声音将会流传下去,并且听说大家都称赞他的作品。这里,诗人以坚定的语气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境遇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清贫自守、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的坚守,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读来令人感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期待。这些元素使得这首诗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室萧然数卷书,三年冷掾出无驴。
每因芳草忧鹈鴃,苦咏场苗羡白驹。
俗吏何尝知大体,清朝方急用真儒。
燕台此去流声实,见说诸公诵子虚。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萧然

    读音:xiāo rán

    繁体字:蕭然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然,萧然)

     1.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史记•酷吏列传》:“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