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季秋侍宴中阙与诸公憩学士院作》 诏催终宴箫韶动,更学鶢鶋子细听。

诏催终宴箫韶动,更学鶢鶋子细听。

意思:下诏催促一宴箫韶动,再学鶢鶋仔细听。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季秋侍宴中阙与诸公憩学士院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冠剑中休会禁扃”这一事件中的感受和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身处其中的人,在会议结束、会禁开启后,暂时倚靠在孤枕上,拂过云屏,对当前的处境产生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首联“汉臣责重非真醉,楚客秋高恨独醒”,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身处汉臣的责任重大,并非真的醉酒;而作为楚客(楚地来的客人)的自己,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却因为责任重大而感到孤独醒悟。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对比,将“汉臣”比作负重前行的驴车,将“醉酒”比作短暂的休息,以此表达出责任重大、不能轻易放弃的决心。 颔联“宝墨喜窥前赐榜,华絛犹记旧呼铃”,则描绘了诗人在会禁解除后,欣喜地看到前赐榜上的珍贵墨宝,以及回忆起旧时的呼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会禁期间所经历的苦闷和焦虑,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诏催终宴箫韶动,更学鶢鶋子细听”,描绘了皇帝催促终宴的情景,箫韶响起,诗人开始准备终宴。这里用“鶢鶋”比喻自己,暗示自己在会禁期间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需要慢慢平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责任重大、孤独醒悟的深深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环境。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典故和历史事件,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佳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感慨,这首诗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冠剑中休会禁扃,暂欹孤枕拂云屏。
汉臣责重非真醉,楚客秋高恨独醒。
宝墨喜窥前赐榜,华絛犹记旧呼铃。
诏催终宴箫韶动,更学鶢鶋子细听。

关键词解释

  • 子细

    引用解释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

  • 箫韶

    读音:xiāo sháo

    繁体字:簫韶

    意思:(箫韶,箫韶)

     1.舜乐名。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
      ▶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万钧之为重,冲飙不能移,《箫韶》未九成

  • 细听

    读音:xì tīng

    繁体字:細聽

    英语:listen

    详细释义:仔细倾听。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