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但惭去越早,不遂名山游。

但惭去越早,不遂名山游。

意思:但很去越早,不就名山游。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段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诗人描绘了军队在州城驻扎,然而杀了大将,导致王师自相仇杀的场景。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描绘了战乱平定后,城郭的景象仍然充满了愁绪。诗人又听到了邻国的军队即将到来,因此不敢停留。这种描绘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威胁和紧迫性。 诗人在行进过程中,描绘了苍山、暮霭、雨雪等景象,以及荒野、田地被弃置的场景,这些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人们四处奔逃,游子无法休息,这种描绘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恐惧和无助。 诗人通过描述在山中行走的危险和艰难,表达了对和平的深深渴望。他强调了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指出一旦失去和平,就很难找回。诗人在艰难的旅程中,仍然不忘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圣人的敬畏和对自己的反思。他感叹自己过早离开,未能实现游历名山的愿望,这进一步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深深渴望,以及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思。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
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
我来乱始定,城郭气尚愁。
又闻有邻兵,仓卒岂敢留。
促还出西门,天寒绝行甗。
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闭不守,泽田弃谁收。
居人且奔逃,游子安得休。
逶迤苍山去,泱漭玄云福人虎争夜行,风榛啸岩幽。
我徒戒相亲,一失未易求。
饥拾谷口栗,寒烧涧中槱。
神迷路多迂,再宿达海陬。
虽尝登顿劳,幸免迫辱忧。
圣尼畏于匡,嗟我敢有尤。
但惭去越早,不遂名山游。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不遂

    读音:bù suí

    繁体字:不遂

    短语:事与愿违 疙疙瘩瘩 周折 不利 好事多磨 坎坷 节外生枝

    英语:fail

    意思:
     1.不能生长。
      ▶《墨

  • 山游

    读音:shān yóu

    繁体字:山游

    意思:(山游,山游)
    游览山景。
      ▶南朝·宋·谢灵运《罗浮山赋》:“鼓兰枻以水宿,杖桂策以山游。”
      ▶唐·李颀《题綦毋校书别业》诗:“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