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天基节口占二首》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意思:不必仰慕斜川老人,而且作田间击壤人民。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天基节口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春日清晨,扶衰起行,去拜见祝圣的场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圣明的帝王的感激之情,对农夫春耕的喜悦,以及对陶渊明的景仰,但又不羡慕他,而愿做田间击壤的百姓。 首联“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描绘了诗人扶衰起行的情景。东方欲晓,诗人却要强扶衰病之躯,整理衣冠,起身迎接新的一天。这一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虽病体衰、但仍心怀朝气、积极向上的老人的形象。 颔联“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是诗人的自况,表达了他对圣明君主治国的殷切期望和积极参与的愿望。“差贤眇者与跛者”这一句用两个残疾人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埋没的不满和痛惜之情。“窃比封从祝圣人”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敬仰和效忠之心。 颈联“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是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描述和对帝王的感激之情的表达。“野老岂知蒙帝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重和对帝王恩德的感激。“农夫稍有告余春”则表达了农民稍有收获的喜悦和对帝王政策的肯定。 尾联“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是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人生价值的体现。“斜川叟”指的是陶渊明,他隐居田园,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诗人并不羡慕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而是选择在田间劳作,过着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自身和农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的感激之情和对劳动人民的敬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报道东方欲辨晨,强扶衰惫起冠绅。
差贤眇者与跛者,窃比封从祝圣人。
野老岂知蒙帝力,农夫稍有告余春。
不须景慕斜川叟,且作田间击壤民。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作田

    读音:zuò tián

    繁体字:作田

    意思:种地。
      ▶《周礼•地官•稻人》:“稻人,掌稼下地。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沟荡水……以涉扬其芟,作田。”
      ▶《梁书•张缵传》:“益阳县人作田二顷,皆异亩同颖。”

  • 景慕

    读音:jǐng mù

    繁体字:景慕

    英语:esteem; revere; admire

    意思:景仰;仰慕。
      ▶《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
      ▶《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斜川

    读音:xié chuān

    繁体字:斜川

    意思:
     1.古地名。在江西省·星子、都昌二县县境。濒鄱阳湖,风景秀丽,晋·陶潜曾游于此,作《游斜川》诗并序。
      ▶宋·张炎《风入松•岫云》词:“记得晋人归去,御风飞过斜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