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偷舂辟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
意思:寂静的夜里偷舂躲避讨债的人,比第二门外已经像麻。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道傍田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家生活的凄苦图景,通过刻画老翁和老妇的形象,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深同情。
首句“道傍田家翁妪俱垂白,败屋萧条无壮息。”描绘了田家老翁和老妇白发苍苍,家中的房屋破败,没有壮年劳动力的凄凉景象。“翁携鎌索妪携箕,自向薄田收黍稷。”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老翁和老妇亲自到田里收割粮食的劳动场景,表现了他们的辛勤和艰难。
“静夜偷舂辟债家,比明门外已如麻。”这两句揭示了农家生活的困苦,他们不得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舂米,以避免被债主发现。然而,即便如此,到了天明,门外已经挤满了讨债的人。
最后两句“筋疲力弊不入腹,示议县官租税足。”表达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他们筋疲力尽却仍然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县官的租税却仍然沉重,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农家生活的艰难和辛苦。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使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