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魏侍郎净心阁》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之义炳然现。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之义炳然现。

意思:像是通达无有怀疑,净心的义理昭然显现。

出自作者[宋]释宗杲的《魏侍郎净心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净心”的深度解读,表达了对佛法中“广大寂灭心”的理解和领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 首先,诗人以“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来形容“净心”的广大和空灵,将其比作虚空,无分无别,无边无际。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让人对“净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接着,诗人又用“拟心求净即染污,况复比伦诸佛土”来表达对“净心”的追求应当超越世俗的欲望和染污,将其比作超越尘世的佛土。这样的比喻强调了“净心”的超凡脱俗,使人对“净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后,诗人又用“又如梦中所见物,所见是有不可取”来形容“净心”的虚幻和不可捉摸,将其比作梦境中的事物,不可捉摸,不可取舍。这样的比喻强调了“净心”的神秘和不可言说,使人对“净心”有了更深的敬畏和尊重。 最后,诗人用“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之义炳然现”来表达对“净心”的领悟和理解,将其比作通达无阻的河流,清澈明亮的河流中显现出“净心”的深意。这样的比喻强调了“净心”的通达和明晰,使人对“净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净心”的理解和领悟。诗人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表达方式,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佛法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使人对“净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度解读“净心”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佛法中“广大寂灭心”的理解和领悟。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使人对“净心”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对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信仰和追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伟哉广大寂灭心,譬如虚空不分别。
拟心求净即染污,况复比伦诸佛土。
又如梦中所见物,所见是有不可取。
如是通达无有疑,净心之义炳然现。
是义现矣难测量,超诸色相离言说。
过去未来现在世,佛及菩萨与声闻。
一切含识有情类,平等於义如实了。
善哉奇特过量人,只以此阁演是义。
演已便息随所缘,亦与梦中无差别。
我以父母所生口,说此无上妙伽陀。
庄严广大寂灭心,为诸来者作饶益。

关键词解释

  • 炳然

    读音:bǐng rán

    繁体字:炳然

    英语:shining, manifest, clear for everybody to see

    意思:
     1.明显貌;明白貌。
      ▶《汉书•刘向传

  • 净心

    读音:jìng xīn

    繁体字:凈心

    英语:circumcise

    意思:(净心,净心)
    佛教语。谓清凈无垢之心。
      ▶《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其于初时虽无净心,然彼其施遇善识便获胜报

  • 如是

    读音:rú shì

    繁体字:如是

    英语:so

    意思:
     1.像这样。
      ▶《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
      ▶宋·叶适《送林子柄

  • 通达

    读音:tōng dá

    繁体字:通達

    短语:达 知情达理

    英语:understand

    意思:(通达,通达)

     1.通行;到达。
      ▶《周礼•地官•掌节

  • 无有

    读音:wú yǒu

    繁体字:無有

    英语:gandhabba

    意思:(无有,无有)

     1.没有。
      ▶《书•洪范》:“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
      ▶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