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巳上人茅斋》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意思:枕垫入林偏僻,茶瓜留客人慢。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巳上人茅斋》

全文赏析

【鹤注】梁氏编在天宝十二载游山东时作,然旧次与洛兖所作诗先后,当是开元二十九年间。《摩诃般若经》云: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萨一心行阿■菩提,心不散乱,是名上人。胡应麟曰:巳上人欧公作齐己,非也。己与贯休同出晚唐,乃郑谷辈同时,何缘与杜相值。

  巳公茅屋下①,可以赋新诗②。枕簟入林僻③,茶瓜留客迟④。江莲摇白羽⑤,天棘蔓青丝⑥。空忝许询辈⑦,难酬支遁词⑧。

  (首联,领起中四。枕簟茶瓜,茅斋之事,江莲天棘,茅斋之景,此足以发诗兴者。末以许询自比,以支遁比巳公,盖赋诗而作谦词也。摇白羽,状江莲之飘动。蔓青丝,状天棘之蒙茸。)
①《汉·许皇后传》:幸得免离茅屋之下。②陶潜诗:“乃赋新诗。”③《荀子》:“枕簟之上。”【朱注】“簟,竹席也。自关以西谓之簟,或谓之籧篨。”④《晋书》:陆纳为吴兴太守,谢安诣纳,所设唯茶果而已。《神仙传》:葛玄为客设生瓜。《杜臆》:迟,谓留客之久。⑤鲍照诗:“留我一白羽。”注:“白羽,扇也。”【朱注】《华严会玄记》:“青松为尘尾,白莲为羽扇。”董斯张云:白羽如“值其鹭羽”之羽,状莲之迎风而舞。旧解作扇,非。⑥郑侯升《秕言》曰:《冷斋诗话》以天棘为杨柳。蔡梦弼注以天棘为天门冬。罗大经《鹤林玉露》则引佛书云:终南长老入定,梦天帝赐以青棘之丝,故云“天棘梦青丝”。其说牵合难从。考郑渔仲《通志》:柳名天棘,南人谓之杨柳。庾信诗:“岸柳被青丝。”亦一证也。杨慎升庵曰:郑樵之说无据。柳可言丝,只在初春。若茶瓜留客之日,江莲白羽之辰,必是深夏,柳已老叶阴浓,不可言丝矣。若夫蔓云者,可言兔丝、王瓜,不可言柳。天棘非柳明矣。按《本草索隐》云:“天门冬,在东岳名淫羊藿,在南岳名百部,在西岳名管松,在北岳名颠棘。”颠与天,声相近而互名也。此解近之。【朱注】杜田《正谬》:梦当作蔓。《抱朴子》及《博物志》皆云:天门冬一名颠棘,以其刺故也。然不载天棘之名,疑是方言。《本草图经》:“天门冬生奉高山谷,今处处有之。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亦有涩而无刺者,其叶如丝而细散。”以此考之,天棘为天冬明矣。⑦《世说》:支遁、许询,共在会稽王斋,支为法师,许为都讲。《高僧传》,支遁讲《维摩经》,遁通一义,询无以厝难。询设一难,遁亦不能复通。⑧陆罩诗:“信解愧难酬。”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巳公茅屋下,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天棘梦青丝。
空忝许询辈,难酬支遁词。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留客

    读音:liú kè

    繁体字:留客

    意思:
     1.使人留连忘返。
      ▶《楚辞•大招》:“长袂拂面,善留客只。”
      ▶王逸注:“言美女工舞,揄其长袖,周旋屈折,拂拭人面,芬香流衍,众客喜乐,留不能去也。”

  • 枕簟

    读音:zhěn diàn

    繁体字:枕簟

    意思:枕席。泛指卧具。
      ▶《礼记•内则》:“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唐·韩愈《新亭》诗:“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宋·黄庭坚《次韵曾

  • 入林

    读音:rù lín

    繁体字:入林

    意思:归隐林下。
      ▶唐·王维《酬贺四赠葛中之作》诗:“坐觉嚣尘远,思君共入林。”
      ▶唐·贾岛《贺庞少尹除太常少卿》诗:“中峰绝顶非无路,北阙除书阻入林。”
      ▶清·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