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意思: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秋日书怀寄白宾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理解,即时间是无益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会发生变化,这是自然的规律,无法避免。作者用“雄无益”和“亦衰”两个词来形容这种变化,表达出一种无奈和无力的感觉。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种新的阶段。 颔联“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享受生活,珍惜每一刻。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酒,就有生活的热情。而当身体和精神状态发生变化时,人们也应该坦然面对,不要逃避现实。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颈联“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对季节和环境的感受。蝉声不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大雁归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作者用“愁望时”来形容自己的心情,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思念。 尾联“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信念和追求。作者自称“商山紫芝客”,暗示自己是一个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的人。他不向秋天的悲凉屈服,也不向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低头。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信念,相信未来会更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对时间的无奈、对生活的热爱、对季节和环境的感受以及对人生的信念和追求的描绘,这首诗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它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珍惜每一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州远雄无益,年高健亦衰。
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
蝉噪芳意尽,雁来愁望时。
商山紫芝客,应不向秋悲。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雁来

    读音:yàn lái

    繁体字:雁來

    意思:(雁来,雁来)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黄宗羲《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雁来红”。

  • 蝉噪

    读音:chán zào

    繁体字:蟬噪

    意思:(蝉噪,蝉噪)

     1.蝉声喧聒。
      ▶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唐·皮日休·陆龟蒙《开元寺避暑联句》:“静潭蝉噪少

  • 芳意

    读音:fāng yì

    繁体字:芳意

    意思:
     1.指春意。
      ▶唐徐彦伯《同韦舍人元旦早朝》诗:“相问韶光歇,弥怜芳意浓。”
      ▶明·刘基《即事》诗:“芳意自随流水逝,华年不为老人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