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友问》 莫惊身顿老,心更老于身。

莫惊身顿老,心更老于身。

意思:不要惊讶自己在老,心更老在身。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答友问》

全文赏析

这首诗《似玉童颜尽,如霜病鬓新。莫惊身顿老,心更老于身。》是一首表达人生衰老、心态随年龄变化的哲理诗。它通过描绘外在形象的改变,提醒我们不要惊慌于身体的衰老,而要保持内心的成熟和淡定。 首句“似玉童颜尽,如霜病鬓新。”描绘了诗人从年轻时的容颜如玉,到如今鬓发如霜、容颜渐老的过程。这里的“似玉童颜”象征着年轻时的青春和活力,而“病鬓新”则暗示了衰老的迹象。这种对比强烈,让人感叹时间的无情。 “莫惊身顿老,心更老于身。”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核心,它告诉我们不要惊慌于身体的衰老,因为心态的成熟比身体的老化更重要。这里的“心更老于身”意味着心灵的成长和智慧的积累,是身体衰老无法比拟的。诗人通过这句话提醒我们,面对衰老,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并适应,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它通过描绘外在形象的改变,传达了人生哲理,鼓励我们面对衰老时,要保持内心的成熟和淡定。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此外,这首诗也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起伏和变化,以及我们在岁月中不断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把握当下,努力追求内心的成长和智慧的积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似玉童颜尽,如霜病鬓新。
莫惊身顿老,心更老于身。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更老

    引用解释

    三老五更的省称。《文选·潘岳<闲居赋>》:“祗圣敬以明顺,养更老以崇年。” 李善 注:“养三老五更,所以崇年也。” 明 陈子龙 《封给谏姚公八十寿序》:“新天子中兴 江 左,敷求耆硕,以备更老。”

    读音:gēng lǎo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