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起赴行香》 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

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

意思:井护声急忙推寒玉,灯笼光多点绛纱。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早起赴行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寂静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寂寥。 首联“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描绘了诗人在枕前听尽了梅花落尽的声音,起床看到庭院中的月亮还未西斜。通过“听尽”二字,表现了诗人深夜难眠,寂静的环境和时间的流逝。 颔联“微破宿云犹度雁,欲深烟柳已藏鸦。”进一步描绘了深夜的景色,破碎的宿云中还有雁群飞过,而深邃的烟柳中已经藏匿了乌鸦。这两句通过对云、雁、柳、鸦的描绘,表现了深夜的寂静和神秘。 颈联“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则通过井轳声和笼烛光的描绘,表现了深夜中的一丝繁忙和光亮。这两句通过声音和光线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深夜的寂静和孤独。 尾联“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封朝霞。”则描绘了诗人走到市桥上,听到人语声越来越密集,而马头依稀被封在朝霞之中。这两句通过人语和朝霞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深夜行走的感受和朝霞初升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深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寂寥。同时,通过对声音、光线、色彩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使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枕前听尽小梅花,起见中庭月未斜。
微破宿云犹度雁,欲深烟柳已藏鸦。
井轳声急推寒玉,笼烛光繁秉绛纱。
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封朝霞。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寒玉

    读音:hán yù

    繁体字:寒玉

    意思:
     1.玉石。玉质清凉,故称。
      ▶唐·白居易《苦热中寄舒员外》诗:“藤床铺晚雪,角枕截寒玉。”
     
     2.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如水、月、竹等。
      ▶

  • 烛光

    读音:zhú guāng

    繁体字:燭光

    短语:磷光 激光 冷光 北极光 火光 极光 闪光 南极光 灯花 微光 荧光 逆光 可见光 反光 霞光 弧光

    英语:candlepower

  • 玉笼

    读音:yù lóng

    繁体字:玉籠

    意思:(玉笼,玉笼)
    玉饰的鸟笼。亦用为鸟笼的美称。
      ▶《洞冥记》卷二:“勒毕国贡细鸟,以方尺之玉笼,盛数百头,形如大蝇,状似鹦鹉。”
      ▶宋·陈师道《木兰花》词:“谁

  • 绛纱

    读音:jiàng shā

    繁体字:絳紗

    意思:(绛纱,绛纱)

     1.红纱。纱,绢之轻细者。
      ▶唐·韦应物《萼绿华歌》:“仙容矫矫兮杂瑶珮,轻衣重重兮蒙绛纱。”
      ▶明徐渭《忆潘公》诗之二:“帐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