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过西虹桥》 破楚桥边步偶停,夜船灯火散如星。

破楚桥边步偶停,夜船灯火散如星。

意思:打败楚桥边步偶尔停,夜船灯散像星星。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夜过西虹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夜色中破楚桥边景象的诗,诗中透露出深深的思古幽情。 首句“破楚桥边步偶停,夜船灯火散如星”描绘了诗人漫步在破楚桥边的场景,夜色中,船上的灯火在水中散开,如同繁星点点。诗人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夜晚的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夜船灯火散如星”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船上的灯火比作天空中的星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夜晚湖面上的灯火闪烁,富有诗意。 第二句“馆娃歌舞今何处”转向了对历史的思考。馆娃宫是吴王夫差在太湖之滨建造的一处奢华行宫,而“歌舞”则是指馆娃宫中的歌舞表演。诗人问,那些曾经的繁华歌舞如今在哪里?这无疑是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 “留得吴歌与客听”则表达了诗人对吴地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诗人认为,即使历史变迁,吴地的歌声仍然能够让客人听到,这是一种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整首诗以夜色中的破楚桥边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深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深的哲理意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破楚桥边步偶停,夜船灯火散如星。
馆娃歌舞今何处,留得吴歌与客听。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灯火

    读音:dēng huǒ

    繁体字:燈火

    短语:

    英语:lights

    意思:(灯火,灯火)

     1.燃烧着的灯烛等照明物。亦指照明物的火光。
      ▶晋·葛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