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临江仙·记得南楼三五夜》 曾前此际重兴嗟。

曾前此际重兴嗟。

意思:曾前这个时候重兴叹。

出自作者[宋]蔡伸的《临江仙·记得南楼三五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美丽的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开头:“记得南楼三五夜,曾听凤管昭华。”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回忆起曾经在南楼的几个晚上,听到了凤凰管乐器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华丽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一样动听。这里的“南楼”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方,也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场景,诗人通过这个地方或场景,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接下来,“曾前此际重兴嗟。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这几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慨。诗人感叹过去的场景已经不再,而那些美好的事物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这里,“素娥”可能指的是月亮,而“烟霭”则可能是指云雾,它们随意地遮住了月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珍重主人留客意,厌厌缓引流霞。”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珍重和热情款待。主人用美酒款待客人,让客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这里的“厌厌”一词可能指的是酒的醇厚和浓郁,而“流霞”则可能是指美酒。 最后,“夜间银汉淡天涯。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这几句诗描绘了夜晚的美景。诗人看到天空中的银河逐渐淡去,而高高的丹桂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玉绳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光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它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记得南楼三五夜,曾听凤管昭华。
曾前此际重兴嗟。
素娥端有恨,烟霭等闲遮。
珍重主人留客意,厌厌缓引流霞。
夜间银汉淡天涯。
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
作者介绍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蔡襄孙。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年间,出知潍州北海县、通判徐州。赵构以康王开大元帅幕府,伸间道谒军门,留置幕府。南渡后,通判真州,除知滁州。秦桧当国,以赵鼎党被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存词175首。

关键词解释

  • 此际

    读音:cǐ jì

    繁体字:此際

    意思:(此际,此际)
    此时,这时候。
      ▶宋·秦观《满庭芳》词:“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清·李渔《奈何天•密筹》:“生平绝少皱眉时,此际偏教愁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