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含丹粉映池台,忧岂能忘俗谩猜。
意思:娇含朱砂粉映池台,忧虑怎能忘记俗地猜疑。
出自作者[宋]董嗣杲的《萱草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感。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她以丹粉妆饰自己,亭亭玉立在池台之间,展现出她的美丽和优雅。然而,诗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位女子的身份和背景,而是通过她的妆容和姿态,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首联“娇含丹粉映池台,忧岂能忘俗谩猜。”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形象,她以丹粉妆饰自己,映照在池台之上,展现出一种娇艳而高雅的气质。然而,“忧岂能忘俗谩猜”则暗示了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忧虑和思念,这种忧虑和思念并非来自外在的俗世生活,而是来自对某种情感的深深思念。
颔联“曹植颂传天上去,嵇康种满舍前来。”借用曹植和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对他们的敬仰之情。曹植被誉为才子,他的诗歌被传颂于天际;嵇康则以他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华闻名,他的琴声仿佛从屋舍间传来。这两位古代文人的形象,象征着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
颈联“鹿葱谁验宜男谶,凤首犹寻别种栽。”进一步表达了女子的情感。鹿葱是一种象征着吉祥的植物,宜男谶则是关于它的吉祥预言;而凤首则象征着高贵和美丽。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尾联“浩有苦怀偏忆母,从今不把北堂开。”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浩有”一词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强烈和深沉,“北堂”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母亲。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她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美丽而忧虑的女子形象,表达了古代文人雅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