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州》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意思:羌人、胡人占据西州,附近没有边城。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西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羌胡据西州》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乱的诗,通过对羌胡等外族势力的侵扰、边地百姓的苦难生活以及官府征兵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首联“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描绘了边疆的景象,羌胡占据着西州,靠近京城的地区却没有边城保护,而内地的人们则缴纳税租,用以养育防塞兵。这里暗示了边疆的失守和内地的无能为力,为后面的描述提供了背景。 颔联“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则直接描绘了战乱的状况。胡人的骑兵来去无踪,让居民常常惊恐不安。在五陵之间,农民停止了耕作,这里暗示了战乱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接下来的几联,“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百姓的苦难。士兵在边疆容易伤亡,百姓也被征发去服役或被强制征行。这些描述都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对男婴生命的剥夺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可能被征发的恐惧。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战士的赞美和对和平的渴望。即使良马也不贪图饲料,有志之士也不会苟且谋生,他们的愿望只是除去国难,再次迎来天下太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战士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羌胡据西州,近甸无边城。
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胡骑来无时,居人常震惊。
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边头多杀伤,士卒难全形。
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
生男不能养,惧身有姓名。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
作者介绍 陈子昂简介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西州

    读音:xī zhōu

    繁体字:西州

    意思:
     1.古城名。
      ▶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 边城

    读音:biān chéng

    繁体字:邊城

    意思:(边城,边城)

     1.指靠近国界的城市。
      ▶《管子•度地》:“当冬三月,天地闭藏,暑雨止,大寒起,万物实然,利以填塞空郄,缮边城,涂郭术。”
      ▶

  • 羌胡

    读音:qiāng hú

    繁体字:羌衚

    意思:指我国古代的羌族和匈奴族,亦用以泛称我国古代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又庞·参将羌胡兵七千余人,与钧分道并北击零昌。”
      ▶南朝·梁·刘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