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歌辞·竹枝》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意思:怪来调苦缘词苦,大多是通州司马诗。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杂曲歌辞·竹枝》

全文赏析

这是一组咏竹枝词的诗,通过对瞿塘峡、白帝城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当地民歌《竹枝词》的咏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孤独、苦闷的情绪。 首句“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描绘了瞿塘峡口的冷清、烟雾弥漫的景象,以及白帝城头上的月亮向西落下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寂静、凄清的氛围。 接下来,“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通过对《竹枝词》的咏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苦闷情绪,同时也衬托出山谷中的寂静。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中的“苦怨”二字,既表达了《竹枝词》的曲调之苦,也传达出诗人的内心苦闷。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通过描绘当地少数民族儿女齐声咏唱《竹枝词》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这首民歌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同时,通过对《竹枝词》的反复咏唱,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整组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孤独、苦闷的情绪,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通州

    读音:tōng zhōu

    繁体字:通州

    造句:

  • 司马

    读音:sī mǎ

    繁体字:司馬

    英语:sima

    意思:(司马,司马)

     1.官名。相传少昊始置。
      ▶周时为六卿之一,曰夏官大司马。掌军旅之事。
      ▶汉武帝·元狩四年

  • 怪来

    读音:guài lái

    繁体字:怪來

    意思:(怪来,怪来)

     1.惊疑。
      ▶唐·王维《班婕妤》诗:“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在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宋·杨万里《紫宸殿拜表贺雪》诗:“怪来

  • 州司

    读音:zhōu sī

    繁体字:州司

    意思:犹州官。
      ▶晋·李密《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宋·苏轼《论高丽第一状》:“臣欲于此僧状后判云:‘州司不奉朝旨,本国又无来文,难议投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