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意思:喜欢穿携鞑没有惆怅,从文入武是全才。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寄毗陵杨给事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仕途多舛,辗转各地,多年未得重用的感慨之作。诗中提到了作者在投靠新主子后,即将得到重用,又要回到京城,继续他的仕途生涯。 首联“挥毫起制来东省,蹑足修名谒外台”,描绘了作者在投靠新主子后,准备再次踏上仕途的情景。挥毫起制,指的是作者在文学上的才华得到了认可,得到了新的机会。蹑足修名,则是作者在修身齐家之后,准备步入仕途的象征。 颔联“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自身才华的自信。著櫜鞬,指的是准备战斗或出征的装备,这里引申为准备迎接挑战和机遇。莫惆怅,则是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出文入武,是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赞美,认为自己既有文学才华,又有军事才能,是全才。 颈联“曾主鱼书轻刺史,今朝自请左鱼来”,提到了作者过去曾轻视的职位,现在却成为了自己仕途的重要转折点。鱼书和左鱼在这里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官职和地位。曾主鱼书轻刺史,指的是作者过去对刺史这个职位并不看重,而现在却主动请求左鱼来京,表明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尾联“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青云直上,是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认为自己能够很快得到重用。斜飞取势回,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在仕途上要不断进取、不断突破的决心和勇气。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不满和遗憾。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仕途上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进取的人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安慰之情,表现了作者的豁达和乐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挥毫起制来东省,蹑足修名谒外台。
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曾主鱼书轻刺史,今朝自请左鱼来。
青云直上无多地,却要斜飞取势回。
东城南陌昔同游,坐上无人第二流。
屈指如今已零落,且须欢喜作邻州。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全才

    读音:quán cái

    繁体字:全才

    意思:
     1.指才能全面发展的人。旧多指兼备文才武略而言。
      ▶唐·权德舆《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虞有怀中朝亲政》诗:“天子爱全才,故人雄外臺。”
      ▶清·乔世宁《何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櫜鞬

    读音:gāo jiān

    繁体字:櫜鞬

    意思:藏箭和弓的器具。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