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气色好,晚日正相当。
意思:西风气色好,夕阳正对着。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
全文创作背景
《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福州宁越门外的石桥上观赏西山晚霞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不仅擅长书法、绘画,还精通诗词。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没有确切记载,但可以推测是在蔡襄任福建提举时所写。当时,蔡襄在福州宁越门外修建了一座石桥,这座桥后来被称为“蔡公桥”。蔡襄在闲暇之余,常常来到这座桥上欣赏周边的自然风光,其中就包括西山的晚霞。
赏析:
1. 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诗人站在宁越门外的石桥上,远眺西山,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晚霞映红了天空,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这种美景让人陶醉,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如“晚霞映红天”,将晚霞与天空的颜色进行了对比,突显了晚霞的美丽;“金波洒满地”,将阳光比作金色的波浪,形象地表现了阳光洒在大地上的景象。这些比喻和描绘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蔡襄通过观赏西山晚霞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使得诗歌具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4. 诗中还体现了诗人的胸怀壮志。蔡襄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追求。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胸怀壮志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之,《福州宁越门外石桥看西山晚照》这首诗歌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胸怀壮志。这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