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虞帝》 乃知中下士,无由逃谤毁。

乃知中下士,无由逃谤毁。

意思:才知道中下士,无法逃脱诽谤。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虞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虞舜南巡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于人性、权力、舆论的深刻思考。 首句“虞帝老倦勤,芦禹为天子”讲述了虞舜因年老体衰而不再能勤勉政事,于是将天子之位传给了大禹。这个开头给人一种英雄暮年、权力交接的悲凉感。 接着,“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两句,描述了虞舜不再南巡,也不再渡过湘水。这与虞舜传说中的南巡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英雄的老去和淡出。 “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两句,表达了尽管虞舜具有高尚的品德,但随着他的老去,各种异议和纷争还是开始涌现。这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权力的争斗。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己”两句,进一步描述了人们开始怀疑这位大圣人,甚至邪恶的人也会如同圣人一样产生疑虑。这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权力更迭和英雄老去时的心理变化。 最后,“乃知中下士,无由逃谤毁”两句,表达了即使是中下级的人士,也无法逃避被诽谤和毁谤的命运。这反映了社会舆论的力量和无情。 整首诗以虞舜南巡的故事为线索,通过对人性、权力、舆论的刻画,展现了英雄老去、权力更迭的悲凉,同时也揭示了社会舆论的无情和复杂。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虞帝老倦勤,芦禹为天子。
岂有复南巡,迢迢渡湘水。
至德远无象,异论纷纷起。
意疑大圣人,奸憸亦如己。
乃知中下士,无由逃谤毁。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谤毁

    读音:bàng huǐ

    繁体字:謗毀

    英语:To slander.

    意思:(谤毁,谤毁)
    毁谤。
      ▶《孔丛子•诘墨》:“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柰此年世不相值何。”
      ▶

  • 下士

    读音:xià shì

    繁体字:下士

    短语:中士

    英语:cpl.

    意思:I

     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
       ▶秦以后亦沿用

  • 无由

    读音:wú yóu

    繁体字:無由

    意思:(无由,无由)
    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仪礼•士相见礼》:“某也愿见,无由达。”
      ▶郑玄注:“无由达,言久无因缘以自达也。”
      ▶《汉书•刑法志》:“

  • 中下

    读音:zhōng xià

    繁体字:中下

    意思: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
      ▶《书•禹贡》:“﹝兖州﹞厥田惟中下。”
      ▶孔传:“田第六。”
      ▶《书•禹贡》:“﹝雍州﹞厥赋中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