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意思:水的颜色渌且明,让人想起镜湖绵延。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表达了陶渊明那种超凡脱俗的逸兴,他与众不同,不与常人一样。这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暗示了一种追求自由、远离世俗的理想主义。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描绘了一个筑有半月形台的高城之角,这可能是一个隐居的地方,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描绘了置酒时望见的白云和微风吹拂下的梧桐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山峦融入远海,田野上桑柘与野草交织的景象。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这句诗描绘了清澈明亮的湖水,使人想起镜湖,表达了诗人对镜湖的喜爱。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表达了诗人最终会离开喧嚣的城市,来到这里暂时停留,表达了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和犹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镜湖

    读音:jìng hú

    繁体字:鏡湖

    英语:Lake Jinghu

    意思:(镜湖,镜湖)
    古代长江以南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之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
      ▶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

  • 水色

    读音:shuǐ sè

    繁体字:水色

    意思:
     1.水面呈现的色泽。
      ▶南朝·梁简文帝《饯别》诗:“窗阴随影度,水色带风移。”
      ▶唐·元稹《和乐天早春见寄》:“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 令人

    读音:lìng rén

    繁体字:令人

    英语:reader

    意思:
     1.品德美好的人。
      ▶《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郑玄笺:“令,

  • 明令

    读音:míng lìng

    繁体字:明令

    英语:public proclamation

    意思:
     1.指帝王的命令。
      ▶《孔丛子•陈士义》:“君辱贶之而问以政事,敢不敬受君之明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