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柳道时余北还(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意思:征战各不同的路,烟波同旅愁。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送柳道时余北还(一作送观察李判官巡郴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旅人的愁绪和对离别的伤感。 首句“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直接点明旅人的愁绪,由于服役的原因,人们各走各的路,然而在烟波浩渺的旅途中,大家却都感到了相同的愁苦。这愁苦源于对离别的预感,对未知的恐惧,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两句描绘了诗人分别前往两个不同地方旅行的情景。桂水和扬州这两个地方,一个在中国南方的广西,一个在中国的东部,距离遥远。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旅人的孤独和离别之愁。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不知道何时才能与故人重逢,只能在此刻与他们分别,继续前行。同时,这也是对过去共游的怀念和不舍。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两句则将离别的愁绪比作萧瑟的杨柳,表达了这种愁绪的深重和无法抵挡的秋意。这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旅人的愁绪和对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对烟波、轻桡、大艑、杨柳等自然和事物的描绘,将离别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的怀念,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征役各异路,烟波同旅愁。
轻桡上桂水,大艑下扬州。
何处成后会,今朝分旧游。
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征役

    读音:zhēng yì

    繁体字:徵役

    意思:(参见徵役)

     1.赋税与徭役。
      ▶《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贾公彦疏:“征

  • 旅愁

    读音:lǚ chóu

    繁体字:旅愁

    意思:羁旅者的愁闷心情。
      ▶唐·王昌龄《万岁楼》诗:“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元·黄庚《书山阴驿》诗:“寄驿通乡信,题诗记旅愁。”
      ▶许地山《缀网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