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去后赏音稀。
意思:周郎离开后知音稀少。
出自作者[宋]范成大的《临江仙·羽扇纶巾风袅袅》
全文赏析
这首诗《羽扇纶巾风袅袅,东厢月到蔷薇。新声谁唤出罗帏。龙须将笛绕,雁字入筝飞。陶写中年须个里,留连月扇云衣。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是一首优美的咏物诗,通过对“周郎”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周郎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首联“羽扇纶巾风袅袅,东厢月到蔷薇。新声谁唤出罗帏。”诗人通过描绘周郎的形象,展现出他儒雅、从容的风度,以及月夜下优美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新声谁唤出罗帏”一句,暗示了周郎的音乐才华和魅力。
颔联“龙须将笛绕,雁字入筝飞。”进一步描绘了周郎的音乐才华和艺术表现力。诗人通过“龙须将笛绕”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周郎吹奏的笛声流畅、悠扬,如同龙须环绕;而“雁字入筝飞”一句则通过比喻,将周郎弹奏的筝声比作大雁飞行的字形,形象生动,表现出周郎音乐技艺的高超。
颈联“陶写中年须个里,留连月扇云衣。周郎去后赏音稀。”诗人表达了对周郎的怀念之情。在中年时期,周郎的音乐陶冶了诗人的情操,留下了美好的回忆。然而,周郎离去后,能够欣赏他的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使得诗人感到惋惜和孤独。
最后一句“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诗人通过想象自己为周郎举杯听音乐的场景,表达了对周郎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愿意留连在美好的回忆中,不愿面对现实的离别和时光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周郎形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相关句子
- 周郎旧可人。-- 出自《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作者:[宋]黄庭坚
- 无事畏周郎。-- 出自《和赵王看伎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遥想周郎不顾。-- 出自《清平乐·黄梅雨住》作者:[宋]陈德武
- 投分周郎心醉。-- 出自《桃源忆故人·野亭问柳今朝试》作者:[宋]曾协
- 空误周郎顾。-- 出自《虞美人·黄金谁解教歌舞》作者:[宋]张炎
- 更不周郎回顾。-- 出自《贺新郎·庭外潇潇雨》作者:[宋]勿翁
- 谪仙去后。-- 出自《点绛唇·野态芳姿》作者:[宋]王十朋
-
丁宁去后。-- 出自《减字木兰花·遇如不遇》作者:[宋]郭应祥
- 春去后,忆王孙。-- 出自《鹧鸪天·苒苒萋萋雨后村》作者:[元]李晏
- 莫待春归、去后-- 出自《虞美人·池塘处处生春草》作者:[元]赵孟*
- 去后凤楼空。-- 出自《箫史曲》作者:[隋]江总
-
人去后,书应绝。-- 出自《满江红 和王昭仪韵》作者:[宋]汪元量
- 云间觅赏音。-- 出自《菩萨蛮·峨冠博带青藜杖》作者:[元]沈禧
- 然,为之赏音。-- 出自《喜迁莺 已丑秋八月二十六日,雨中饮贾方叔》作者:[元]王恽
- 坡仙曾赏音。-- 出自《菩萨蛮·多情可是怜高节》作者:[宋]赵师侠
- 莫为赏音稀少。-- 出自《玉漏迟 前一篇怀旧有感,曰粼吹者,为见寄》作者:[元]王恽
- 湖海相逢尽赏音。-- 出自《鹧鸪天·湖海相逢尽赏音》作者:[宋]赵必?
- 故人音信稀。-- 出自《破阵子·黯黯凄凄草色》作者:[元]梁寅
- 绿暗红稀。-- 出自《风入松·一宵风雨送春归》作者:[宋]康与之
- 楼前人影稀。-- 出自《阮郎归·好风吹月过楼西》作者:[宋]宋德广
- 晓星稀。-- 出自《长相思·心悠悠》作者:[宋]续雪谷
- 信音稀。-- 出自《忆王孙 有怀》作者:[元]善住
- 信音稀。-- 出自《忆王孙 有怀》作者:[元]善住
- 此事古今稀。-- 出自《导引·重华真主》作者:[宋]周必大
- 绿暗红稀。-- 出自《风入松·一宵风雨送春归》作者:[宋]田中行
- 香红渐渐稀。-- 出自《阮郎归·清明寒食不多时》作者:[宋]马子严
- 从此信音稀。-- 出自《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作者:[宋]李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