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一向沉空》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

意思:为仙做佛事,不增不减,这实际上不是虚。

出自作者[宋]无名氏的《满庭芳·一向沉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静和动的对立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中提到了“一向沉空,偏枯着静”,这是对静的描述,强调了静的极端化。作者用“偏枯”这个词,表达了对这种单一的、缺乏动态平衡的静态状态的批评。 接着,“痴人枉费工夫”是对那些执着于静的人的讽刺,他们认为只有静才能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忽视了动态的平衡和变化。作者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是“痴人”的行为。 “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静态无益的观点。磨砖永远无法成为镜子,缘木则无法捕鱼,这两者都代表了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这两句则表达了动态和感悟的重要性。看到月亮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观赏花也能领悟到生命的本质,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 “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是对那些聪明人的赞美,他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不受情绪的影响。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是对人生和宇宙的总结,人生和宇宙既不是增加也不是减少,既不是真实也不是虚假。 最后,“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表达了作者对超凡脱俗的追求,一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混杂在俗世中却不被拘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静和动的对立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不要执着于静态的追求,而要追求动态的平衡和感悟,同时也要追求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人们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向沉空,偏枯着静,痴人枉费工夫。
磨砖作镜,缘木欲求鱼。
见月何须用指,观花悟、总是真如。
聪明士,随机解物,无愠无愉。
为仙为佛事,不增不减,非实非虚。
露堂堂,光赫赫,一颗神珠。
混俗凝然不染,居众处、尘法难拘。
知常用,巍巍荡荡,何所不虚无。

关键词解释

  • 佛事

    读音:fó shì

    繁体字:佛事

    短语:水陆

    英语:Buddhist ceremony

    意思:
     1.佛家谓诸佛教化众生之事。
      ▶《观无量寿经》:“顶上肉髻如

  • 不减

    读音:bù jiǎn

    繁体字:不減

    英语:imperishability

    意思:(不减,不减)

     1.不次于,不少于。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