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光化张氏园亭》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意思:陶令来经常喝醉,山公到最频繁。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题光化张氏园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是一首对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这表明诗人对洛之滨的花的种类感兴趣,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描述。这不仅是对花的赞美,也是对故乡的赞美,因为洛之滨的花是诗人心中故乡的象征。 接着,“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他曾经在洛之滨游玩,看到那些花就像故人一样,让他感到亲切和温暖。 “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这句诗描绘了花的美丽和坚韧,即使经历了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花色依然不改,这象征着故乡的美丽和坚韧。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向往,他常常像陶渊明一样陶醉在故乡的美景中,也像山简一样频繁地来到故乡。 “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故乡的美景,包括曲池、草木、松树和竹子等,这些都是诗人心中故乡的象征。 最后,“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他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但是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或机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花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热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对故乡美景的描绘和赞美,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
惟我曾游洛,看花若故人。
芳菲不改色,开落几经春。
陶令来常醉,山公到最频。
曲池涵草树,啼鸟悦松筠。
相德今方赖,思归未有因。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山公

    读音:shān gōng

    繁体字:山公

    意思:
     1.晋·山涛的别称。
      ▶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始平》:“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虚觏。”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松》:“尤长启事,不减山公。”

  • 陶令

    读音:táo lìng

    繁体字:陶令

    意思:指晋·陶潜。
      ▶陶潜曾任彭泽令,故称。
      ▶唐·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元·赵孟頫《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陶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