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信守李秬二首一》 柱渚孤吟愁旅雁,苏门双啸骇朱鸾。

柱渚孤吟愁旅雁,苏门双啸骇朱鸾。

意思:柱岛孤吟愁旅雁,苏门双啸害怕朱鸾。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次韵信守李秬二首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孤寂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 首联“谁榜铃斋作面山,晦明终日卷帘看”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铃斋面山,整日帘卷,看着明暗交替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孤寂的氛围。 颔联“赋成夜烛才销寸,衙退朝曦未半竿”描述了诗人夜以继日地写作,蜡烛渐渐燃烧,而早晨的阳光还未完全升起,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辛勤付出。 颈联“柱渚孤吟愁旅雁,苏门双啸骇朱鸾”中,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的孤独,同时用“苏门双啸”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使得诗歌的情感色彩更加深沉。 尾联“平生五裤何须咏,一借黄锺变谷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无需咏叹生活的艰辛,借助黄钟的声音来改变谷寒的现状。这既展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幽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榜铃斋作面山,晦明终日卷帘看。
赋成夜烛才销寸,衙退朝曦未半竿。
柱渚孤吟愁旅雁,苏门双啸骇朱鸾。
平生五裤何须咏,一借黄锺变谷寒。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苏门

    读音:sū mén

    繁体字:蘇門

    意思:(苏门,苏门)
    山名。在河南省·辉县西北。又名苏岭、百门山。
      ▶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孙登。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

  • 孤吟

    读音:gū yín

    繁体字:孤吟

    意思:独自吟咏。
      ▶唐·韩愈《感春》诗之二:“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唐·郑巢《泊灵溪馆》诗:“孤吟疏雨绝,荒馆乱峰前。”
      ▶宋·杨万里《夜雨》诗:“

  • 愁旅

    读音:chóu lǚ

    繁体字:愁旅

    意思:指旅人。
      ▶南朝·宋·鲍照《酒后》诗:“自非羽酌欢,何用慰愁旅。”参见“愁客”。

    造句:暂无

  • 朱鸾

    读音:zhū luán

    繁体字:朱鸞

    意思:(朱鸾,朱鸾)
    即朱鸟。
      ▶《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英英朱鸾,来自南冈。”
      ▶刘良注:“朱鸾,瑞鸟也。亦喻君子。”参见“朱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