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翠岩寺呈李弘斋签判》 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

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

意思:庐山胜处你曾到,谁是陶渊明与远公。

出自作者[宋]裘万顷的《宿翠岩寺呈李弘斋签判》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江西庐山美景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和远公(慧能的尊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在庐山山中依莲社的向往。 首句“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中,“匡庐胜处”指的是庐山,诗人曾经到过这里,表明他对庐山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像陶渊明和远公那样的人呢?这表明他对这两位古代名人的敬仰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远公则是佛教禅宗的初祖,也是净宗初祖。 “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庆幸自己手中还有和陶诗卷,可以随时翻阅,这让他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在庐山中依莲社的向往,希望能够像陶渊明那样,在这里过上一种清净、淡泊的生活。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陶渊明、远公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向往的诗,通过描绘庐山美景和对陶渊明、远公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
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

关键词解释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匡庐

    读音:kuāng lú

    繁体字:匡廬

    意思:(匡庐,匡庐)
    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后汉书•郡国志四•庐江郡》“寻阳南有九江,东合为大江”刘昭注引南朝·宋·慧远《庐山记略》:

  • 胜处

    读音:shèng chù

    繁体字:勝處

    意思:(胜处,胜处)
    美好的地方。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清水》:“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巖西谷,又是剎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