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
意思:庐山胜处你曾到,谁是陶渊明与远公。
出自作者[宋]裘万顷的《宿翠岩寺呈李弘斋签判》
全文赏析
这首诗《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是一首描绘和赞美江西庐山美景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和远公(慧能的尊称)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在庐山山中依莲社的向往。
首句“匡庐胜处君曾到,谁是渊明与远公”中,“匡庐胜处”指的是庐山,诗人曾经到过这里,表明他对庐山的热爱。接着,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谁是像陶渊明和远公那样的人呢?这表明他对这两位古代名人的敬仰之情。陶渊明是东晋末期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中国田园诗的开创者;远公则是佛教禅宗的初祖,也是净宗初祖。
“幸有和陶诗卷在,好依莲社此山中”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庆幸自己手中还有和陶诗卷,可以随时翻阅,这让他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在庐山中依莲社的向往,希望能够像陶渊明那样,在这里过上一种清净、淡泊的生活。
整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陶渊明、远公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向往的诗,通过描绘庐山美景和对陶渊明、远公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