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昼寝宴坐轩忆与苏才翁会别》 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

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

意思:修竹满前细雨流过,远处的山无际薄云遮。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昼寝宴坐轩忆与苏才翁会别》

全文赏析

这首诗《投凉下马卧僧家》是一首描绘诗人投宿僧家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慨的诗。诗中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历史、地域等问题的思考。 首联“投凉下马卧僧家,绕簟清风卷绛妙”,诗人投宿僧家的地点和环境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诗人骑马投宿,在僧家的庭院里躺下,感受到围绕在他身边的清凉的风,这清风仿佛带着僧家的清净和宁静。同时,诗人也感受到僧家清凉的簟子上卷起的绛红色的丝织品,这丝织品也象征着僧家的富贵和华丽。 颔联“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僧家的环境。修长的竹子在微雨后显得更加翠绿,远处的山峦在无际的天边被薄云遮住,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这些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颈联“武侯旧隐人应到,闽粤孤城日自斜”,诗人开始对历史和地域进行思考。这里提到的“武侯旧隐”可能是指诸葛亮在南中的隐居之地,诗人想到这里不禁让人想到诸葛亮的历史事迹。同时,诗人也提到自己身处闽粤孤城,太阳正在落下,这不仅描绘了时间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尾联“解与尘心消百事,更开新焙煮灵芽”,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里能够消除尘世的烦恼,重新振作精神,继续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僧家新焙的茶的喜爱,希望能够继续品尝这种灵芽,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舒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投宿僧家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历史、地域等问题的思考。诗人的内心平静和舒适,以及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投凉下马卧僧家,绕簟清风卷绛妙。
修竹满前微雨过,远山无际薄云遮。
武侯旧隐人应到,闽粤孤城日自斜。
解与尘心消百事,更开新焙煮灵芽。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云遮

    读音:yún zhē

    繁体字:雲遮

    造句:

  • 修竹

    读音:xiū zhú

    繁体字:修竹

    英语:tall bamboos

    意思:(参见脩竹)
    长长的竹子。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注引晋·王羲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