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意思:已经得到静居从马歇,不能去色被蝉催。
出自作者[唐]吴融的《岐阳蒙相国对(一作借)宅因抒怀投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风有危亭月有台》,作者通过描绘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作者首先描绘了亭台和月台的景象,表达了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其中,“危亭”和“月台”是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代表着平静、宁静的生活。作者在平津阁畔徘徊,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颔联“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作者通过引用宋玉和王家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诛茅”和“种竹”都是古代隐逸之士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远离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作者表示,虽然自己不能像宋玉那样隐居在深山老林,但可以学习王家种竹的闲适生活,过一种平静、闲适的生活。
颈联“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作者表达了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安静休息的地方,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停留太久。这里,“行色”象征着生活的忙碌和奔波,而“静居”则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作者在马路边休息,但是因为行色匆匆,不能享受这种平静的生活。
尾联“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懒散态度。这里,“故园”指的是作者的故乡,“兰菊”则代表着故乡的美丽和清新。作者在旅途中思念着故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懒散态度,不愿意过于追求功名利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平静、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亭台、月台、田园、故乡等意象,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疲惫,表达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