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意思:风云变化很年轻,好时光已一去不返属于老人。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况味的诗。它以风云变化、光景蹉跎、秋隼、寒龟等自然意象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和时间的思考。 首联“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诗人以风云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跌宕,年少时充满变数和机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光阴荏苒,人生也变得平淡无奇。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 颔联“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诗人以秋隼和寒龟这两种动物比喻人生的不同境遇。秋隼得时,能够凌越广漠无边的秋空,象征着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而寒龟则是在寒冷中缩紧身体,饮气受泥涂,象征着在困境中保持冷静、耐心的人。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人生中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颈联“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诗人反思自己的过去,承认自己在青春年少时也曾有过失误和过错,就像东方日出之处有所失去一样,这是无法避免的。然而,老人的箴言也不能完全否定过去的错误,这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认识和对时间的珍视。 尾联“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诗人表示即使已经年老,仍有勇气振臂一呼,尝试改变命运。尽管知道赌掌下的运气未必能成为赢家(卢是古代的一种赌具),但仍然要尝试。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坚韧和不屈,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勇敢地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意象和人生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审时度势、勇于尝试改变命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坚韧和不屈,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勇敢地面对并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首诗富有哲理和人生况味,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
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
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
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老夫

    读音:lǎo fū

    繁体字:老夫

    英语:I

    意思:
     1.年老的男子。
      ▶《易•大过》:“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李鼎祚集解:“二体干老,故称老夫。”

  • 蹉跎

    读音:cuō tuó

    繁体字:蹉跎

    英语:waste time; slips by with no accomplishment

    意思:
     1.失足。
      ▶《楚辞•王褒<九怀•株昭>》:

  • 光景

    读音:guāng jǐng

    繁体字:光景

    短语:手下

    英语:spectacle

    意思:I

     1.阳光。
       ▶《楚辞•九章•惜往日》:“惭光景之诚信兮

  • 风云

    读音:fēng yún

    繁体字:風雲

    短语:局势 事态 形势 风声 局面 情势 态势 气候 阵势

    英语:wind and cloud

    意思:(风云,风云)

  • 变化

    读音:biàn huà

    繁体字:變化

    短语:变故 事变 晴天霹雳 情况 风吹草动

    英语:vary

    意思:(变化,变化)

     1.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