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么令·快风收雨》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意思: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像洗澡。

出自作者[宋]周邦彦的《六么令·快风收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亭馆的清新、宜城美酒的醇厚、东篱菊花的艳丽以及人生的无常。 首句“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描绘了雨过天晴的景象,快风收雨,亭馆清新,气温宜人。这句诗以动衬静,通过风的“快”和雨的“收”,突出了亭馆的宁静和舒适,也暗示了人们内心的愉悦和放松。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描绘了池水和岸柳的清新景象。池光如镜,映照着秋天的倒影,岸柳新绿,仿佛刚刚沐浴过一般。这句诗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生命的活力。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这两句诗描绘了美酒的醇厚。诗人通过描述闻道酒美和新酿熟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酒的向往。 “轻镳相逐。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策马而来,折取东篱半开的菊花。诗人通过描述骑马而来的情景和折取菊花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这句诗描绘了华丽的厅堂中,菊花艳丽对列,令人目不暇接。这句诗通过描述华丽的厅堂和艳丽的菊花,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品味和对美的追求。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这句诗描绘了歌声和泉声交织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描述歌声和泉声的巧妙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欣赏。 然而,“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幽欢难卜。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这几句诗则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珍惜当下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的朋友已经老去,过去的欢乐难以重现。诗人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关注健康问题,不要等到疾病缠身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亭馆的清新、宜城美酒的醇厚、东篱菊花的艳丽以及人生的无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快风收雨,亭馆清残燠。
池光静横秋影,岸柳如新沐。
闻道宜城酒美,昨日新醅熟。
轻镳相逐。
冲泥策马,来折东篱半开菊。
华堂花艳对列,一一惊郎目。
歌韵巧共泉声,间杂琮琤玉。
惆怅周郎已老,莫唱当时曲。
幽欢难卜。
明年谁健,更把茱萸再三嘱。
作者介绍 朱淑真简介
周邦彦(1057—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

神宗赵顼元丰初,在汴京作太学生,写了一篇《汴都赋》,描述当时汴京盛况,歌颂了新法,受到赵顼的赏识,被提拔为太学正。以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在今江苏省)县令等。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以后,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徽宗赵佶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又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南)。

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关键词解释

  • 横秋

    读音:héng qiū

    繁体字:橫秋

    意思:(横秋,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
      ▶唐·李白《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

  • 秋影

    读音:qiū yǐng

    繁体字:秋影

    意思:
     1.秋天的日影。
      ▶唐·元稹《新秋》诗:“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2.秋日的形影。
      ▶唐·杜牧《秋感》诗:“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

  • 如新

    读音:rú xīn

    繁体字:如新

    意思:谓交友情意不投,时间虽久,仍和新相识一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司马贞索隐引服虔曰:“人不相知,自初交至白头,犹如新也。”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