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冰出吴江》 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意思: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出自作者[明]王叔承的《冰出吴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雪后初晴的江上景色。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诗意,每一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联“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将冬天的雪和春天的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鲜明的画面。腊月过去三天,还有未融尽的积雪,而春天已经来临十天,江面上凝结着冰。这种对比展示了季节的转换,也暗示了环境的变迁。 “棹鸣寒玉破,舟白浪花凝。”这两句描绘了船桨在破冰时的声音,如同鸣玉一般清脆动听,而船在白浪花中行驶,浪花仿佛被凝结一般。这种细节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增加了诗的韵味。 “客梦天无际,人烟树几层。”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梦见自己在无边无际的天涯,看见层层树影在村落的烟雾中隐现。这种描绘既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最后,“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在吴江沙滩上,大雁的影子落在渔船的灯火中。这种结尾既是对全诗的总结,又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以及江上的美丽景色。每一句都蕴含着深深的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美感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腊去三朝雪,春来十日冰。
棹鸣寒玉破,舟白浪花凝。
客梦天无际,人烟树几层。
吴江沙月暝,雁影落渔灯。
作者介绍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

关键词解释

  • 十日

    读音:shí rì

    繁体字:十日

    意思: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

  • 三朝

    读音:sān cháo

    繁体字:三朝

    英语:Misasa

    意思:I

     1.正月一日。为岁、月、日之始,故曰三朝。
       ▶《文选•班固<东京赋>》:“春王三朝,会同汉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