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焚书坑》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意思:千年遗迹一窖尘,路傍耕田的人也伤害神。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焚书坑》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以一种深沉而略带悲悯的语调,描绘了历史的遗迹和它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首句“千载遗踪一窖尘”是对历史长河中,曾经繁华一时,如今却只剩下遗迹的感叹。这里的“窖尘”形象地描绘了遗迹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仿佛尘土一般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 “路傍耕者亦伤神”则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在历史的变迁中,他们可能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但依然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的同情。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两句诗中,“祖龙”指的是秦始皇,他的统治被视为暴政的象征。“算事浑乖角”表达了对秦始皇统治的批判,认为他的政策完全错误。“将谓诗书活得人”则表达了对以读书人为尊的传统观念的反思,暗示了读书并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略带悲悯的语调,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对历史和传统观念的反思。诗人通过描绘历史的遗迹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祖龙算事浑乖角,将谓诗书活得人。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伤神

    读音:shāng shén

    繁体字:傷神

    英语:overtax one\'s nerves

    意思:(伤神,伤神)

     1.耗损精神。
      ▶《韩非子•解老》:“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

  • 千载

    读音:qiān zǎi

    繁体字:千載

    意思:(千载,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汉书•王莽传上》:“于是群臣乃盛陈‘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韩愈《歧山下》诗:“自从公旦死,千

  • 遗踪

    读音:yí zōng

    繁体字:遺蹤

    英语:old address

    意思:(遗踪,遗踪)

     1.晋·潘岳《西征赋》:“眺华岳之阴崖,觌高掌之遗踪。”
      ▶《宋书•傅亮传》:“钻光

  • 尘路

    读音:chén lù

    繁体字:塵路

    意思:(尘路,尘路)
    布满尘土的道路。亦以喻尘俗。
      ▶南朝·齐·王融《谢竟陵王示法制启》:“翔慧烛于昏涂,洒法水于尘路。”
      ▶唐·赵嘏《过喷玉泉》诗:“两京尘路一双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