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意思:只有向诗中有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位廉洁的官员。这位官员名叫“尚书清白”,他身处南海,虽然贪泉在附近,但他却坚守清廉,心志坚定,不受诱惑。他唯一的追求就是在诗中获得珠玉,即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并时常将这些珠玉寄到帝乡,即朝廷,以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首句“尚书清白临南海”中,“清白”一词直接点明了这位官员的廉洁品质,而“临南海”则暗示了他的工作地点和环境。第二句“虽饮贪泉心不回”中的“贪泉”是一个典故,指一种据说饮之会使人贪得无厌的泉水,这里用来象征各种诱惑。官员即使面对这样的诱惑,他的心志也毫不动摇,表明了他的坚定决心和高尚品质。 第三句“唯向诗中得珠玉”中,“诗中得珠玉”象征着这位官员在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他不仅在物质上追求清廉,也在精神上追求高尚。他希望在诗中获得珠玉,这表明他热爱文学,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一句“时时寄到帝乡来”中的“帝乡”指的是朝廷,暗示这位官员希望将自己的思想和成果贡献给朝廷,以此影响更多的人。这句诗表达了这位官员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位廉洁、高尚、热爱文学的官员形象,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坚守清廉,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为社会做出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尚书清白临南海,虽饮贪泉心不回。
唯向诗中得珠玉,时时寄到帝乡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珠玉

    解释

    珠玉 zhūyù

    (1) [pearls and jades;jewelry;gems]∶珠和玉;泛指珠宝

    (2) [witty remark;beautifully written verses or articles]∶比喻妙语或美好的诗文

  • 时时

    读音:shí shí

    繁体字:時時

    短语:三天两头 常 时 常事

    英语:often

    意思:(时时,时时)
    常常。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袁盎虽家居

  • 乡来

    读音:xiāng lái

    繁体字:鄉來

    意思:(乡来,乡来)
    往昔,过去。乡,通“向”。
      ▶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洗搨其文,于‘门’下见‘卒’字,‘亭’下见‘长’字,皆乡来搨本所未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