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陵二首》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意思:金陵地势眼中看到,一个吊兴亡梦中。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金陵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是一首对金陵(南京)历史兴亡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描绘金陵的地理形势,表达了对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以及对兴亡更替的感慨。 首联“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描绘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的兴亡更替。诗人通过描绘金陵的地理形势,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同时也暗示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兴亡更替。而“一吊兴亡梦寐间”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历史的深深思考和感慨。 颔联“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则是对金陵历史上的重要事件的描绘。侯景之乱和王敦之乱是金陵历史上著名的叛乱事件,诗人通过描绘这些事件,表达了对金陵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颈联“中原有主申明命,下国何人敢肆奸”表达了诗人对中原政权的认同和对乱臣贼子的谴责。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金陵虽然曾经经历过多次兴亡更替,但中原始终是正统所在,那些试图篡位乱政的人终究会受到历史的谴责。 尾联“白首自伤归未得,此身何处得清闲”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归隐金陵的遗憾和感慨。诗人似乎在暗示,自己已经年老,却未能归隐金陵,过上清闲自在的生活,这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金陵历史兴亡的描绘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陵形势眼中见,一吊兴亡梦寐间。
侯景长驱走龙虎,王敦内叛压江山。
中原有主申明命,下国何人敢肆奸。
白首自伤归未得,此身何处得清闲。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金陵

    读音:jīn líng

    繁体字:金陵

    英语:Nanjing

    意思:
     1.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 梦寐

    读音:mèng mèi

    繁体字:夢寐

    短语:睡乡 梦见 梦

    英语:sleep

    意思:(梦寐,梦寐)

     1.谓睡梦。
      ▶《后汉书•郎顗传》:“此诚

  • 兴亡

    读音:xīng wáng

    繁体字:興亡

    短语:盛衰

    英语:rise and fall

    意思:(兴亡,兴亡)

     1.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局势的变迁。
      

  • 形势

    读音:xíng shì

    繁体字:形勢

    短语:形 地貌 势

    英语:situation

    意思:(形势,形势)
    亦作“形埶”。
     
     1.形态;形体。

  • 眼中

    引用解释

    犹言心目中。 宋 苏轼 《予以事繫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读音:yǎn zhōng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