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

意思:一别星霜24中,升沉音讯不通。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别星霜二纪中》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作,通过对某位已故官员的回忆,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首联“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直接点明时间与地点,以及诗人与这位官员的长时间别离。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空间的遥远,暗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和无法相见的遗憾。 “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期望和关注,希望他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家事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两句诗,则是对这位官员的职业生涯的回忆,他在皇帝面前敢于直言,为国家尽忠职守,而在百花洲上则能够从容地享受生活。 最后,“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已故官员的怀念之情,在月白风清的夜晚,不禁想起他曾经的旧日生活。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别星霜二纪中,升沉音问不相通。
林间谈笑须归我,天下安危宜系公。
万乘几前尝蹇谔,百花洲上略从容。
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音问

    读音:yīn wèn

    繁体字:音問

    英语:mail; message; news

    意思:(音问,音问)
    音讯;书信。
      ▶《汉书•匈奴传下》:“郅支单于遣使上书求侍子。
      ▶汉

  • 升沉

    读音:shēng chén

    繁体字:升沉

    英语:heave

    意思:(参见昇沉,陞沉)

     1.升降。旧时谓仕途得失进退。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诗:“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 星霜

    读音:xīng shuāng

    繁体字:星霜

    意思:
     1.星辰一年一周转,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岁。
      ▶唐·白居易《岁晚旅望》诗:“朝来暮去星霜换,阴惨阳舒气序牵。”
      ▶宋·梅尧臣《雷逸老以效石鼓

  • 二纪

    读音:èr jì

    繁体字:二紀

    意思:(二纪,二纪)

     1.谓日、月。
      ▶《后汉书•张衡传》:“倚招摇、摄提以低回戮流兮,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
      ▶李贤注:“二纪,日月也。”
     <

  • 相通

    读音:xiāng tōng

    繁体字:相通

    短语:融会贯通 精通 谙 会 贯通 通晓 贯 通

    英语:(v) be closely linked; have a connectio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