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史馆阮比部知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 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

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

意思:儿子牟江海心应在,频频登上高楼望帝京。

出自作者[宋]杨亿的《史馆阮比部知衢州因归建阳别墅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未来的感慨。 首句“再入蓬邱席未暖,飘飘又建隼旟行”,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再次踏上旅途的情景。蓬邱,蓬莱仙境,这里代指故乡。诗人离开故乡不久,又踏上了新的旅程,这次旅行的起点就像上次离开家乡时的起点一样,充满了新的期待和未知。诗人用“飘飘”一词形容自己再次踏上旅途的感觉,表达了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书锦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诗人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深厚,朋友在河梁送别时没有吝惜自己的话语和情感,表达了对诗人的祝福和鼓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期待着回到故乡时能够给家人和朋友带来荣光。 “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景色和感受。诗人用“竹箭波声”形容清澈的河流声,用“斧柯山色”形容秀美的山色。诗人随着清澈的河流前行,看着秀美的山色,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最后两句“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决心。诗人以子牟自比,子牟是《三辅决录》中的人物,他因为渴望到京城求取功名而离开了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决心。诗人频频登上高楼,眺望京城的方向,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未来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和故乡的感激和思念之情。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他对未来的向往和决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再入蓬邱席未暖,飘飘又建隼旟行。
交朋莫惜河梁别,乡曲初期书锦荣。
竹箭波声随一棹,斧柯山色对双旌。
子牟江海心应在,频上高楼望帝京。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

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

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今存《武夷新集》、《浦城遗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杨文公谈苑》15卷

关键词解释

  • 望帝

    读音:wàng dì

    繁体字:望帝

    意思:相传战国末年杜宇在蜀称帝,号望帝,为蜀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西山,蜀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杜宇,为望帝。事见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

  • 江海

    读音:jiāng hǎi

    繁体字:江海

    意思:
     1.江和海。
      ▶《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岑参《送张

  • 高楼

    读音:gāo lóu

    繁体字:高樓

    造句:

  • 子牟

    读音:zǐ mù

    繁体字:子牟

    意思:即魏公子牟。
      ▶战国时人。因封于中山,也叫中山公子牟。曾说:“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见《吕氏春秋•审为》。后常用作心存朝廷或忧国的典实。
      ▶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

  • 帝京

    读音:dì jīng

    繁体字:帝京

    意思:帝都;京都。
      ▶《汉武故事》:“上幸河东,欣言中流,与群臣饮宴,顾视帝京,乃自作《秋风辞》。”
      ▶唐·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