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将别历下二首二》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意思:鸳鸯鹚机绕渔梁,摇动荡漾山色与水光。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将别历下二首二》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中的鸳鸯和鸂鶒在渔梁周围的水面上游来游去,摇曳着山光和水光,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景象。这样的描绘既表现了自然的美丽,又展现了生命的活力,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不管使君征棹远”一句,展示了诗人深深的感慨。诗人借物言志,通过鸳鸯和鸂鶒不顾远行的船只,依然自在地游弋在旧池塘中,表现了一种不屈于外界压力,坚守自我,保持本色的精神。 整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坚韧,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我本色的坚守。诗歌的画面感强,语言流畅自然,韵律优美,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鸳鸯鸂鶒绕渔梁,摇漾山光与水光。
不管使君征棹远,依然飞下旧池塘。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水光

    引用解释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

  • 山光

    读音:shān guāng

    繁体字:山光

    意思:山的景色。
      ▶南朝·梁·沈约《泛永康江》诗:“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
      ▶唐·岑参《郡斋平望江山》诗:“山光围一郡,江月照千家。”

  • 鸳鸯

    读音:yuān yāng

    繁体字:鴛鴦

    短语:鸾凤 比翼鸟

    英语:mandarin duck

    意思:(鸳鸯,鸳鸯)

     1.鸟名。似野鸭,体形较小。嘴扁,颈长,

  • 鸂鶒

    读音:xī chì

    繁体字:鸂鶒

    意思:亦作“鸂鶆”。
     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顾嗣立补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