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相携尘外游,此乐岂我独。

相携尘外游,此乐岂我独。

意思:相带尘外游,这种快乐难道只有我。

出自作者[宋]谢枋得的《和李白浔阳紫极宫感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人生哲理的诗。它以雨后月夜的松林和碧绿的竹林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描绘了雨后月夜的松林和碧绿的竹林。雨后的松树显得更加挺拔,月光透过云层洒在松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碧绿的竹林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泽,与松树的挺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比。这一联通过视觉的描绘,展现了雨后月夜的美丽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好怀一时开,乾坤清可掬”,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愉快心情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他感到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清新的气息,仿佛可以捧在手中。这一联通过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绘与尘外游、天心劳、虚舟覆等意象,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与朋友一起出游,这种乐趣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独自享受的。扫开松上的云,恐有鹤来宿,暗示着与仙鹤相伴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理想。爽气逼斗牛,何待蜀仙卜,暗示着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神仙生活的憧憬。独怜天心劳,千岁几剥复,表达了对永恒和循环往复的宇宙观的思考。沧海有红尘,不见虚舟覆,则表达了对红尘纷扰的无奈和对虚舟稳行的期许。 最后,问讯安期生,何年枣当熟,则表达了对长寿和丰收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神仙生活的进一步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月夜的美丽景象和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
好怀一时开,乾坤清可掬。
相携尘外游,此乐岂我独。
扫开松上云,恐有鹤来宿。
爽气逼斗牛,何待蜀仙卜。
独怜天心劳,千岁几剥复。
沧海有红尘,不见虚舟覆。
问讯安期生,何年枣当熟。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解释

  • 相携

    读音:xiāng xié

    繁体字:相攜

    意思:(相携,相携)

     1.《东观汉记•邓禹传》:“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苏轼《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

  • 尘外

    读音:chén wài

    繁体字:塵外

    意思:(尘外,尘外)
    犹言世外。
      ▶汉·张衡《思玄赋》:“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哀鸣。”
      ▶唐·孟浩然《武陵泛舟》诗:“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

  • 乐岂

    读音:lè qǐ

    繁体字:樂豈

    意思:(乐岂,乐岂)
    欢乐。
      ▶《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郑玄笺:“岂,亦乐也。”
      ▶陆德明释文:“岂,本亦作‘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