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风阁》 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志,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

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志,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

意思:风从半天下,每月向平地志,夜深了还没回来,峨冠露盈几乎。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观风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夜晚在山中漫步,欣赏自然风景的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感慨。 首句“危阁覆高林,晚步聊徒倚”描绘了山阁的景象,高林之上覆盖着危险的阁楼,诗人晚上散步,徒倚在阁楼上,欣赏着周围的风景。这句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为后面的描绘提供了背景。 “东南两峰断,空阔见万里”描绘了山峰之间的景象,两峰之间空阔无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这句进一步表现了山峰的雄伟和空旷,也暗示了诗人的视野开阔,可以看见很远的地方。 “茫茫落霞外,苒苒孤烟里”是两句非常形象的描绘,落霞和孤烟是两种非常典型的自然景象,落霞的绚丽和孤烟的宁静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境。 “忽暗识归云,乍明知积水”两句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他忽然看到一片暗淡的云朵,忽然又看到一片明亮的积水,这表现了他的惊喜和感慨。 “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迥”两句描绘了风和月的变化,风从半天下吹来,月亮向平地投去光芒,进一步表现了夜晚山中的景象。 最后,“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夜晚漫步的留恋和不舍,夜深人静,诗人还在山中漫步,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晚了。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诗人情感变化的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危阁覆高林,晚步聊徒倚。
东南两峰断,空阔见万里。
茫茫落霞外,苒苒孤烟里。
忽暗识归云,乍明知积水。
风从半天下,月向平地志,夜久殊未还,峨冠露盈几。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向平

    读音:xiàng píng

    繁体字:曏平

    意思:东汉高士向长字子平,隐居不仕,子女婚嫁既毕,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终。见《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后以“向平”为子女嫁娶既毕者之典。
      ▶唐·白居易《闲吟赠亲家翁》:“最喜两

  • 地志

    读音:dì zhì

    繁体字:地誌

    英语:topography

    意思:(参见地志)
    亦作“地志”。
     专记地理情况的书。
      ▶晋·张华《博物志》卷一:“余视《山海经》及《禹贡》、《

  • 天下

    读音:tiān xià

    繁体字:天下

    短语: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land under heaven

  • 风从

    读音:fēng cóng

    繁体字:風從

    意思:(风从,风从)
    顺从,响应。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风从。”
      ▶宋·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大君有命,孰不风

  • 半天

    读音:bàn tiān

    繁体字:半天

    英语:half of the day

    意思:
     1.半边天。
      ▶《宋书•天文志二》:“﹝晋穆帝·升平二年﹞十二月,枉矢自东南流于西北,其长半天。”

  • 下月

    读音:xià yuè

    繁体字:下月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