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汪希颜》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意思:英雄第一伤心事,不去沙漠为国亡。

出自作者[现代]陈独秀的《哭汪希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的悼念与追忆。 首句“凶耗传来忍泪看”直接描述了收到噩耗后悲痛欲绝的心情。作者强忍泪水,痛苦地凝视着这个消息,表达了内心的悲痛和不舍。 “恸君薄命责君难”一句,作者对这位英雄的命运感到深深的惋惜和遗憾。他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赴沙场为国捐躯,这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遗憾和悲剧色彩。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这两句是对这位英雄的最高赞扬。他未能为国家赴汤蹈火,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憾事,也是他成为英雄的第一伤心事。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英雄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勇战士的呼唤。这首诗以深情厚意的悼念和追忆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而深沉,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哀伤。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珍惜生命,珍视英雄,珍爱国家,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也能像这位英雄一样,勇敢地面对,不畏艰难,为国捐躯。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
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二、三大)、中央总书记(四、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1927年7月离开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杰出的政论家,其政论文章汪洋恣肆、尖锐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杰出的代表作。晚年进行的文字学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学术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陈独秀思想论稿》、《陈独秀著作选编》等。

关键词解释

  • 沙场

    读音:shā chǎng

    繁体字:沙場

    短语:平地 平原 坪

    英语:battlefield

    意思:(沙场,沙场)

     1.平坦的沙地。
      ▶三国·魏

  • 伤心

    读音:shāng xīn

    繁体字:傷心

    短语:难受 忧伤 悲 哀 哀伤 可悲 哀愁 凄然 如丧考妣

    英语:grieve

    意思:(伤心,伤心)

     

  • 英雄

    解释

    英雄 yīngxióng

    [hero] 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总揽英雄。——《三国志·诸葛亮传》

    英雄乐业。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