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国清寺》 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

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

意思:南越第一寺,偶尔来心地真。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国清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南越第一寺》,但诗中并未明确指出是哪座具体的寺庙,这给解读这首诗留下了一些空间。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返璞归真、超然物外的情感和心境。 首句“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中,“南越”可能是指南方的一个地区,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地方,具体需要更多的背景信息。而“第一寺”则暗示了这座寺庙在当地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偶然来到这里的寺庙,内心感到非常平静和真实。 “偶来心地真”中的“心地真”可能指的是一种内心的真实感受,一种与世俗喧嚣相隔绝的平静和真实。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却嫌桥下水,流去入红尘”则表达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这里,“嫌”字用得巧妙,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桥下水流入红尘的嫌弃,也暗示了诗人对红尘的无奈和矛盾心理。他可能觉得桥下水流入红尘是理所当然的,但同时又对这种必然性感到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内心平静、对红尘的嫌弃等元素,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情感和心境。这种情感和心境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一种独特的见解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越第一寺,偶来心地真。
却嫌桥下水,流去入红尘。
作者介绍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军节度使陈尧咨之兄。

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在水利上颇有成就:为防钱塘潮,他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黄河在滑州缺口,他发明了“木尤杀水法”;他在汾水两岸筑堤植柳防洪,成为长期造福人民的“柳溪”。陈尧佐也工于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因其书法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南越

    读音:nán yuè

    繁体字:南越

    英语:South Vietnam

    意思:亦作“南粤”。
     
     1.古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

  • 心地

    读音:xīn dì

    繁体字:心地

    短语:胸怀 量 襟怀 度量 度 器量 心胸 气量

    英语:heart

    意思:
     1.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