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
意思:我怎么能免俗,三揖向酒杯壶。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晚得菖蒲》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由四句诗组成。让我们一一来赏析这四句诗的含义和韵味。
首句“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得到菖蒲的情景,这显然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收获。菖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常常与健康、长寿、智慧等正面价值相关联。因此,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这一收获的喜爱和珍视。然而,与“薄暮”相对照,“无”字则暗示了之前的无所收获,或者说是期待中的失落。所以,“犹胜”二字更显出收获的宝贵,即使是在傍晚才得到,也比一整天无所收获要好。
“我焉能免俗,三揖向樽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世俗的困扰,尽管他可能对某些习俗感到困惑甚至反感,但他仍然需要遵循这些习俗,包括向酒樽酒壶三次行礼。这里,“免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习俗的无奈接受,而“三揖”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种场合的行为,体现了他的尊重和礼节。然而,“向樽壶”又暗示了这种场合的世俗性质,似乎在提醒诗人不要过于沉迷其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菖蒲的收获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诗人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困扰,但他仍然尽力去适应并尊重它,同时也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美好追求。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