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晓出响应山过静林道中奉寄琳老》 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

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

意思:晨光开霜坂,饥饿鸟雀啄食田里麦苗。

出自作者[宋]毛滂的《晓出响应山过静林道中奉寄琳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山腰余雪瘦,天面冷云低。寒意梅花北,禅心柏子西。窗前借残月,照我度前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霜降时分的山村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联“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描绘了清晨的景象,霜降后的坂道呈现出一种清冷的美,乌鸦在麦田中觅食,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清晨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 颔联“山腰余雪瘦,天面冷云低。”继续描绘山间的景象,山腰上的积雪逐渐消融,天空中的云层低垂,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这一联通过视觉和感觉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清晨的寒冷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关注。 接下来的两联“寒意梅花北,禅心柏子西。”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一方面,诗人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寒意,这可能暗示着他对生活的某种思考或感悟;另一方面,诗人也关注到了禅心柏子,这可能代表着他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这两句诗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内心的思考。 最后一联“窗前借残月,照我度前溪。”描绘了诗人借着残月的微光,穿过前溪的情景。这一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清晨霜降时分的山村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关注,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展现出他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晓色开霜坂,饥乌啄麦畦。
山腰余雪瘦,天面冷云低。
寒意梅花北,禅心柏子西。
窗前借残月,照我度前溪。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晓色

    读音:xiǎo sè

    繁体字:曉色

    英语:the scene in the early morning

    意思:(晓色,晓色)
    拂晓时的天色;晨曦。
      ▶唐·虞世南《和銮舆顿戏下》:“银书

  • 乌啄

    读音:wū zhuó

    繁体字:烏啄

    意思:(乌啄,乌啄)
    即轭。牛马等运物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小尔雅•广器》:“衡,轭也。轭上者谓之乌啄。”
      ▶王煦疏:“轭上为乌啄,犹辕上为龙,皆取其象也。”

  • 麦畦

    读音:mài qí

    繁体字:麥畦

    意思:(麦畦,麦畦)
    麦田。
      ▶唐·章碣《曲江》诗:“无穷罗绮填花径,大半笙歌占麦畦。”

    详细释义:麦田。宋?陆游?春残诗:『苜蓿苗侵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