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小台晚坐忆梦得》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意思:月候柴户,藜杖什么时候来?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小台晚坐忆梦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是一首描绘悠闲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新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首句“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小台上洒水,台面上没有一丝尘埃的场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洁和宁静。 “解带面西坐,轻襟随风开”描绘了诗人的坐姿和衣襟随风飘动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这句诗也通过衣襟的轻飘,暗示了风的轻柔,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和优美。 “晚凉闲兴动,忆同倾一杯”表达了诗人因傍晚的凉爽和闲适而产生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句诗中的“一杯”可能暗示着诗人和朋友一起畅饮的美好时光。 最后,“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描绘了月光明媚的夜晚,诗人等待着友人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同时也通过“柴户”和“藜杖”等意象,暗示了诗人所处的乡村环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诗人自己的坐姿、衣襟等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通过月明、晚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汲泉洒小台,台上无纤埃。
解带面西坐,轻襟随风开。
晚凉闲兴动,忆同倾一杯。
月明候柴户,藜杖何时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