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浦口别印昆入都》 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意思:车尘千里春风路,应湿襟前泰山痕。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浦口别印昆入都》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扬子江和春天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江声树色的深深感受,以及在春风道上的车马喧嚣。 首句“扬子江声日夜喧,历阳树色暗郊原”,诗人以扬子江为引子,描绘出江声日夜喧的场景。扬子江在中国江苏省,历阳在安徽省,诗人可能是在此两地附近看到江声的喧嚣和树色的暗淡。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感受。 “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这两句诗描绘了车马在春风道上的喧嚣,车尘千里,可能模糊了作者心中的泰山痕迹。这里,诗人可能是在借此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艰辛和压力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扬子江和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深感受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描绘和情感表达都十分生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扬子江声日夜喧,历阳树色暗郊原。
车尘千里春风道,应湿襟前岱岳痕。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岱岳

    读音:dài yuè

    繁体字:岱岳

    英语:Mount Tai

    意思:(岱岳,岱岳)
    泰山的别称。
      ▶《淮南子•墬形训》:“中央之美者,有岱岳,以生五谷桑麻,鱼盐出焉。”
      ▶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春风

    读音:chūn fēng

    繁体字:春風

    英语:spring breeze

    意思:(春风,春风)

     1.春天的风。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

  • 车尘

    读音:chē chén

    繁体字:車塵

    意思:(车尘,车尘)

     1.车行扬起的尘埃。喻奔走的辛苦。
      ▶唐·温庭筠《秋日》诗:“天籁思林岭,车尘倦都邑。”
      ▶清·顾彩《梅花驿》诗:“马迹车尘暗陌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