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洞庭春色/沁园春》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

意思:东风不知道疲倦客,又吹向楼阁山顶。

出自作者[宋]魏了翁的《洞庭春色/沁园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是一首描绘元宵佳节景象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上元佳节人们欢庆的场景,以及诗人对这种节日气氛的深深喜爱。 首句“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点明了诗的主题——元宵佳节。诗人描绘了人们在花帽檐下行走,宝钗梁畔嬉戏的场景,这无疑是对元宵节的生动描绘。而“还是上元”则暗示了这是又一个元宵节的到来。 “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这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元宵节的永恒。“芳草”和“皓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又绿”和“仍圆”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岁月的永恒。 “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时间的忽视,他们不明白季节的驱使,每年都是一样的。这反映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和对于时间的无知。 “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灯火辉煌。“烛龙照夜”和“铁凤连天”都是对灯火辉煌的生动描绘。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这句诗描绘了东风的吹拂,它把春风吹向楼阁山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元宵节的热闹。 “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这句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无论是吟诗作赋的文人墨客,还是英勇豪迈的侠少都能够在元宵节的绮罗香里得志。 最后,“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元宵节的看法,他认为无论是客人还是溪边的老翁,他们都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只是随着习俗,带着笑容去簪花观赏。这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深深喜爱。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佳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欢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节日气氛的深深喜爱。诗人通过对时间的描绘,展现了岁月的无情和永恒,以及对节日的重视。整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帽檐行,宝钗梁畔,还是上元。
看去年芳草,如今又绿,当时皓月,此夕仍圆。
节序驱人人不解,道岁岁年年都一般。
看承处,有烛龙照夜,铁凤连天。
东风不知倦客,又吹向楼阁山巅。
任管弦闹处,诗豪得志,绮罗香里,侠少当权。
客与溪翁无一事,但随俗簪花含笑看。
无限意,更醉骑花影,饱看丰年。

关键词解释

  • 山巅

    读音:shān diān

    繁体字:山巔

    英语:a mountain top

    意思:(山巅,山巅)
    亦作“山颠”。
     山顶。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

  • 东风

    读音:dōng fēng

    繁体字:東風

    英语:east wind

    意思:(东风,东风)

     1.东方颳来的风。
      ▶《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 楼阁

    读音:lóu gé

    繁体字:樓閣

    英语:pavilion

    意思:(楼阁,楼阁)
    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
      ▶《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垩,雕刻之饰,不可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 倦客

    读音:juàn kè

    繁体字:倦客

    意思: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宋·鲍照《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苏轼《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